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

回不去的年代

在我的印象之中,記憶大多是模糊不清的,若真要從中挖掘,那可能會發現很多關於電玩遊戲畫面的記憶。記得五歲時,家裡有了電腦,那時是1997年左右,是電子時代的萌芽期,我搭上了這班急速行駛的列車,中途沒有在下來過。

上代的人們在他們中年時才搭上這波電車,開始適應。而我們則是順其自然的跳入火坑(在我的思想中它可被稱為火坑),這波電車讓我們一天用若干個小時來面對它,或許當下的我常安心的說服自己電腦好好玩,而我母親的解讀是:不要老是打電動。在以前沒有電子用品與螢幕的年代,人們鮮少近視,而如今,近視患者成長率是居高不下,絕對和這波電車的魅力有關,而我自己也是受害著之一。上代人的童年印象裡充滿的是田野追逐與空氣的清新。而我們這代呢?轉變成螢幕亂流與空氣的混濁。

父母親曾拿他們小時候的相簿給我看,照片多是泛黃的,畫面中的景物卻已不復存在。照相術被發明不到一個世紀,但它帶給人們另一種記憶活動的空間,將時光定格成一張張相紙,展覽在時光迴廊裡。接著攝影術的出現嵌入了聲音,儲存一整段活生生的時光。

如今我看著自己兒時的相簿,記憶感觸已沒有那樣的深。時光迴廊似乎隨著時代演進而縮短,人的記憶也隨著時光飛逝而蒸發許多記憶。不少記憶多充斥著電玩畫面,若能無聲蒸發也好。既已生存在這樣科技發達的年代,雖然心裡有著一些怨嘆,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。

有一件不會改變的事:時間一直在流動。人們推算出一天二十四小時,約定成俗後以為公約,科技與知識不斷進步,但就現狀結構推斷,人的文化水平差異是越來越大。有人成為電腦的附庸、螢幕的奴隸,將時間無止盡的投入在這機器中─一台十分複雜運算的系統,他甚至成為了維繫人們感情的橋梁,e化的強大感染了全世界除了沒有接觸電子產品的人們,他們的存在餵飽了人們簡單的精神需求,嚴重的讓人類產生依賴。據我的觀察,當代人類已有被自己創造出的科技奴役的跡象。

那個沒有電子產品的年代回不去了…只能等待世界末日的降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